邹爱华,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,法学博士,硕博导师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教师,他牢记“培养接班人”的初心,担当“立德树人”的使命,在教学、科研和班主任工作方面都取得了出色成绩。先后获得“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”、“湖北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”、湖北大学“优秀教师”、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十佳师德标兵”等荣誉称号。
严格有爱 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
邹老师一直坚信,一个优秀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高尚的人,他一直把德育放在首位,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作为最大的责任。邹老师常说:“严是爱,宽是害,松松垮垮会害了下一代。”他本着严而不厉、严慈相济的指导思想,为同学们建章立制,督促学生认真学习,要求学生按时上下课,认真听讲,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玩游戏或者睡懒觉上。最重要的是,严格要求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。
邹老师说“我爱我的学生,我愿意更多地与他们在一起。” 为了这份爱,他总是将学生放在第一位。在担任班主任时,总会在两个月内完成五项工作:一是要求每个学生提交一份简介;二是要求每个学生提交一张最近的照片;三是和每个学生一对一地谈一次话;四是查看每个学生的档案;五是全面走访学生寝室,了解每个学生的住宿状况。他要求自己在一个月内将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了然于心:将学生的名字和相貌对上号,见到任何一个学生,都能立刻叫出学生的名字;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的住址、成员构成及其职业状况、收入情况等家庭情况;了解学生在高中的情况;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、交际圈、特长和弱项。正是因为这份爱,他的手机总是24小时畅通,学生更亲切地称他为“邹哥”。
2010级的徐倩和邹老师之间有七年的师生情谊,对邹老师给予学生的关爱记忆犹新。在本科毕业的2014年,因保研接收院校的失信行为,徐倩被拒之门外,邹老师为其四处奔走讨要说法,最终帮助其留在本校继续深造;2017年,正在举行婚礼的她毕业论文盲评结果出入较大,邹老师并未第一时间告知,而是反复查阅资料、提供指导意见助其顺利毕业。如此有爱的老师,学生焉能不受其感染?
邹老师认为善良最能打动人心,他用自己对学生的关爱,唤起引导学生的善良之心。2014年1月,10级的刘霜突发脑溢血,生命垂危,一直处于昏迷状态,只能住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面,医药费开支巨大,家长无力承担,暗自垂泪。邹老师了解情况后,立即带头捐款2000元,并向往届学生发出筹款倡议,短短一个星期就成功募捐到3万余元。
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,加上邹老师不求回报,究竟资助了多少人,他已经忘记了。2013年10月,法学99级的学生毕业十周年聚会时,在广东中山市做律师已经是合伙人的周维坤回忆往事,感恩地对邹老师说:“毕业时,您资助了我到中山市的路费。”邹老师的回答是:“喔,是吗?我没有印象了。”正所谓,春风化雨时,润物细无声。
扎根科研 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
邹老师坚信做好科研有助于教学,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。他认为“言传不如身教”,始终用自己的行动带领学生努力。邹老师勤于钻研专业知识,早上八点,他办公室的门便是开着的,晚上十点,灯依旧亮着,寒来暑往,不论节假日,皆是如此。甚至在农历三十、大年初一,都在办公室看书。他积极拓宽专业视野,不断设立目标,造诣日深。本着“板凳甘坐十年冷、文章不写一句空”的态度,先后发表了70余篇论文,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38项各类项目,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等省级奖3项,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获优秀结项。其中核心论文量高达50%,多篇论文获得全国性大奖。
正是在他这种踏实勤勉作风的带引下,所带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规划,将努力作为自己的习惯,每届学生毕业考研率都在20%左右,很多学生考上了武汉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南京大学、中国政法大学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研究生,他担任班主任的法学10级学生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竟高达88%,司法考试通过率高达55%。
在指导学生科研时,邹老师要求大量收集、整理文献,文章行文框架具有逻辑性,不能想到什么写什么,更不能为了写而写,文献综述不过关者不能动笔写文章。在反复修改、商讨的过程中,学生掌握了科研的技巧和方法,这便是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”的真谛。
2014级的储贻燕回忆毕业之际,仍感念邹老师的恩惠。她说:“无论何时提交论文初稿,他总能在第二天早上准时将写满批注的论文予以反馈,凌晨一两点钟的短信是老师对学生的真心。很感谢邹老师对我的付出,他永远是我心中最好的老师!”2018年保研的王思宜则表示,漫漫科研路刚启程,每当思想进入瓶颈期,老师办公室深夜未眠的灯宛若海上的灯塔,想想笔耕不辍的领路人,便有了前行的动力。
泰戈尔曾说:“花的事业是甜蜜的,果的事业是珍贵的,但让我做叶的事业吧,因为,叶总是谦虚地垂着它的绿荫。”没有花的张扬,不计较果的得失,邹老师是一个愿意终身做叶的老师,愿做爱学生的叶,愿做爱教育的叶。